近年來,湖北省黃石市打好礦山生態修復規劃、立法、實施、監督組合拳,不斷推動礦山環境提檔升級。目前該市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率達96%。
黃石市先后編制完成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、礦山生態修復規劃,初步形成以總體規劃、專項規劃、項目規劃為主要內容的礦山生態修復規劃體系。明確到2035年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率、綠色礦山達標率、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率均達100%。同時,該市人大頒布礦山生態修復條例,建立健全礦山地質環境評估和許可證、礦山環境監督檢查、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等制度。市政府出臺綠色礦山創建管理暫行辦法,未按規定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,不得辦理采礦權延期、擴界和安全生產許可等手續。
在推動問題整改過程中,黃石市以污染防治攻堅戰反饋問題整改為抓手,開展“三區兩線”“五邊區域”和長江干支流兩岸10公里范圍等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攻堅行動,完成礦山生態修復237處,修復治理面積6.3萬畝。持續推進國家礦山環境治理重點工程和示范工程,治理改善黃荊山、長樂山等10個礦區30.92平方公里,20多個鄉鎮30萬群眾受益。16家大中型礦山入選全國和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庫,創建達標率94%。
此外,該市對32處綠化效果不理想的開山塘口進行補充綠化,累計投入提檔升級資金1.69億元,完成修復1005畝,增加陡巖客土噴播綠化63.42萬平方米。開展了歷時兩個月的關閉礦山廢棄設施拆除遷移專項行動,共拆除廢棄料倉48個、石灰窯27個、破舊廠房3.8萬平方米。(中國自然資源報)